古建筑的房间,为何都那么昏暗?

龙港装饰网 2023-01-15 02:06 编辑:董之 223阅读

一、古建筑的房间,为何都那么昏暗?

古建筑的建筑结构和新型房屋建筑结构完全不同,古建筑的屋顶为了防水,一般都是尖顶结构,且内里颜色比较深,窗户的位置也相对较低,导致透光率比现在的新型房屋低很多。

另外古代照明设备也相对落后,所以这两个方面都是影响古代建筑采光的重要原因。

二、古建筑内不应设置大于多少瓦的白炽灯?

古建筑内不能使用超过60瓦的白炽灯,因为瓦数大发热量大,容易在古建筑内引起火灾。切记。

三、我国古代建筑大多都是木质结构,失火了怎么办?

中国古代建筑常用松、柏、杉、楠等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,比起砖石说,木质材料成本低廉,施工便利,但却存在一个致命问题,

不耐火!

古人没有电灯,多以煤油灯、蜡烛等明火照明,很容易引发火灾,加上屋顶严密紧实,起火后整个房子犹如架满了干柴的炉膛,内部烟热难以散发,很容易引起

“轰燃”

比如南宋嘉泰元年到二年,连续发生榴莲四次火灾,嘉泰元年三月二十三日夜里,临安府御史台吏杨浩家起火,烧了三天三夜,御史台、军器监、储物库等官舍全被烧了,受灾群众更是多达十八万人,这是南宋建都以来,最大的一次火灾,几乎大半个临安城都被烧了,并且同年十一月、次年七月、第四年三月,城内均有发生重大火灾。

这么危险,难道古人只能任由它烧下去,没有一点防护措施吗?

当然不是,

那么古人是如何应对火灾威胁的呢?

靠近水源建城

如果不幸发生火灾,那么水资源就很宝贵了,所以古人为了盖房建城,首选靠近水源的的位置。比如安慰宏村,就是最早为了防止火灾而建的。

安徽宏村始祖汪仁雅原是在金陵经商,在遭遇一场大火后只得迫于无奈返回家乡,但回家后不久又遭遇了火灾,辗转来到了雷岗山一带,在这里开凿出一个人工湖,后因风水师指导,又构建成一套水系,就在此定居啦。

没有这样优越的地理条件也不要紧,古人会专门作出储水的地方,比如护城河。一方面护城河可以用来保护城池,另一方面,护城河也是重要的水源,在重要的建筑前引来充足的水源,是一项非常高明的治火措施。

俗话说“远水解不了近渴”,这要是睡到半夜突然后院起火了可怎么办?别急,现在我们在一些有年头的老宅院中还会看到许多口大缸,这些大缸可不是用来养鱼、养荷花的,而是用来专门储水的,以备不时之需。

据《大清会典》中记载,紫禁城中有308口大缸,每口缸容积3000升,要随时保证缸里村满水,若是到了冬天,还要在缸底架柴燃烧炭火,确保水不会结冰,这些大缸是专门用来防火的,称之为“门海”

设置防火墙

除了建筑选址,储备水源,古人在还在建筑设计上下功夫,在房屋与房屋间设置榴莲防火墙。

白墙青瓦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特点,这种建筑风格不仅美观还很实用,可以用来防火,防风。明朝正德年间,徽州居民众多,房屋鳞次栉比,房屋与房屋之间没有足够的间隙,一旦发生火灾,房屋都是连片燃烧,百姓苦不堪言,面对频发的火灾,几任知府都觉得这是风水的问题,想不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。

明朝弘治十六年,何歆出任徽州知府,他并没有将归结于风水,而是在火灾时认真观察了一番,最终发现大片的火灾不是天灾,而是人祸,房屋过于密集,又没有防火墙来阻挡火灾,几千几百户人家就会在顷刻间被烧为灰烬。

“吾观燔空之势,未有能越墙为患者。降灾在天,防患在人。治墙,其上策也。” ――何歆

从此,何歆开始了“治墙”,以

“五家为伍,甓以高垣”。

五户为一组,第五户人家的墙壁必须内收一尺六寸,用于建造高出屋面的防火墙,不出地的人家需要出钱买砖石,出劳力,违者判罪。不出一个月,徽州城内所建防火墙有2000多道,发生火灾时,百姓惊讶地发现“灾不越五家而止”,纷纷惊叹于何歆的善举,一时间

“民俗歌谣满闾巷,士林诗颂盈笥箧”,

将其奉为神人。

何歆作为防火墙的创始人,在《中国消防通史》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。

古代消防队

现在我们发生火灾会拨打“119”,消防员会快速放到现场救火,其实在古代,也是存在消防队的。清朝末年,“消防”一词从日本传入中国,才有消防队之称,在此之前,清朝初年称之为“防范火班”,元代、明朝称为“救火兵丁”,宋代称为“防隅”、“潜火军”,其实早在周朝,就有专门的消防队,称为“司煊”、“司耀”。

据《东京梦华录》记载,汴梁城中的“军巡铺”,也就是消防局,每三百步就有一所,设五名军士巡视火险,城市高出还设有望火楼,有专人守夜值班,风雨无阻,发现火情,可及时报告扑救。故而火灾“须臾变灭”,“不劳百姓”。

“每坊巷三百步许,有军巡铺房一所,铺兵五人”《东京梦华录》

军巡铺除了灭火,还要防火,夜半时,官员百姓都已入睡,军巡铺的士兵需走街串巷,监督火禁执行情况,如有夜间祭奠死者者,需提前报备,以免巡铺时误当火警处理,引起全城恐慌。

古人防止火灾除了这些科学有效的方法,也会搞一些“虚”的,比如古建筑房屋上常见的动物雕塑,其实它叫鸱吻,是传说中一种能吞火的神兽,人们将它放在房脊上,希望它能帮助避火。

除了寄希望于神兽,古人还相信在家里挂春宫图能预防火灾。古时人们认为火神是女性,看到春宫图就会害羞得不敢进来,起到防火作用。